歡迎造訪美帝亞氮化硼陶瓷網站

甘肅瓷磚產能縮減3成,寧夏僅剩1家陶企,拋光磚全然退出

發佈時間:2025-03-04點選:0

根據《陶瓷資訊》「陶業長徵」歷時7天實地走訪調查,甘肅現有建陶生產企業14家(瓷磚企業8家,西瓦企業6家),生產線19條,瓷磚日產能28萬㎡。其中,拋釉磚(通體大理石磁磚)生產線5條,日產能10.8萬平方公尺;瓷片生產線4條,日產能12.7萬平方公尺;仿古磚生產線1條,日產能2萬平方公尺;外牆磚生產線1條,日產能2.5萬平方公尺;西瓦生產線8條,日產能90萬片。

寧夏回族自治區僅剩1家建陶企業,瓷磚生產線3條,日產能4.4萬㎡。其中,大板生產線1條,日產能1.2萬平方公尺;中板生產線1條,日產能2.5萬平方公尺;廣場磚生產線1條,日產能0.7萬平方公尺。

甘肅、寧夏兩地上線噴墨機44台,建築陶瓷(含西瓦)生產企業從業人員4,650人,其中第一線生產工人4,000人。

磁磚產能縮減3成
拋光磚全面退出

甘肅省建陶企業主要分佈在平涼市、白銀市、武威市。近三年,甘肅建築陶瓷整體呈下降趨勢;對比2017年,甘肅淨減少3家陶企,瓷磚生產線縮減5條,瓷磚日產能減少8.7萬平方米,分別下降31.3%、23.7%。

從產品類別來看,3條拋光磚生產線全部停產退出;拋釉磚(通體大理石瓷磚)生產線由4條增至5條,日產能增加1萬平方米;仿古磚生產線由3條縮減至1條,日產能減少3.2萬平方公尺;外牆磚、瓷片生產線及日產能維持基本穩定。屋瓦生產線由6條增至8條,日產能增加23萬片。

寧夏僅有的1家建陶企業位於中衛市。對比2017年,生產線由6條縮減至3條,磁磚日產能由9萬平方公尺降至4.4萬平方公尺。值得一提的是,寧夏科豪陶瓷建成了甘肅寧夏兩省區首條中板生產線及西北五省區首條、也是目前僅有的1條大板生產線。

整體而言,在市場低迷及週邊產區的衝擊和「圍剿」下,甘肅、寧夏建陶產業面臨三個面向的嚴峻挑戰。第一,產品同質化引發的「價格戰」愈演愈烈,個別陶瓷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產品越做越差,為了搶佔市場,價格越降越低,嚴重擾亂了兩地的建陶市場和價格體系。第二,兩地雖然原料、能源資源豐富,但在產品銷售日益區域化的當下,本地市場空間有限,再加上物流不便,對當地企業的產品銷售造成了不利影響。第三,雖然相對而言當地建陶企業「煤改氣」的壓力並不大,但是企業依然在環保設備購置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並且當地環保趨緊的態勢明顯。

甘肅白銀:
集聚8家陶企
磁磚產能佔全省74%   

甘肅建陶產業起步始於建國初期,在上世紀90年代達到巔峰後迅速衰退。直至2009年,伴隨著國內建陶產業轉移的浪潮,福建、溫州等地資本大量湧入、投資建廠,甘肅建陶產業才開始復興。近三年,受建陶產業市場低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甘肅建陶產業呈現萎縮態勢。

圖為甘肅一家已經停產的陶瓷廠。

白銀市建陶業者主要分佈在平川區、靖遠縣,現有瓷磚生產企業5家、8條生產線,瓷磚日產能20.8萬平方米,佔全省瓷磚日總產能的74%。西瓦生產企業3家、生產線4條,日產能55萬片,是西北地區較集中的建陶生產基地。

平川區陶瓷文化歷史悠久,但建陶產業興起則在上世紀90年代初,後來由於機制不靈活、技術管理水平落後,產品嚴重滯銷,建陶企業相繼停產倒閉,一度興盛的建陶產業名存實亡。進入新世紀,平川區煤炭資源進入衰減期,培育接續替代產業成為當務之急。地方政府再次將目光聚焦建陶產業,推出政策措施扶持建陶產業發展,試圖復興建陶產業。

然而事與願違,雖然地方政府多方努力,也引進了泰瑞、山川等企業進駐,但是與當初的產業規劃設想相去甚遠。目前僅剩4家(包括1家西瓦企業)企業在產,且生存狀況並不樂觀。

靖遠縣與平川區毗鄰,是甘肅最早發展建陶產業的縣區。建於1952年的靖遠陶瓷廠在上世紀80年代產品暢銷全國,盛極一時。 2013年前後,靖遠縣曾多次到佛山、山東、法庫等地考察招商,並引進了恆大陶瓷、凱斯陶瓷等一批陶瓷企業,逐步形成了建陶產業集群。

近年來,受市場低迷、銷售區域化等因素影響,價格戰愈演愈烈,建陶企業的生存空間一再被壓縮,一些企業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凱斯陶瓷的停產退出就是例證。

2014年建成之初,凱斯陶瓷是西北地區設備先進、產能較大的專業拋光磚生產企業之一,產品銷售覆蓋整個西北、西南地區。而至2017年,僅僅三年光景,凱斯陶瓷就因資金鏈斷裂而停產倒閉。 2020年「陶業長徵」調查小組實地調查之時,凱斯陶瓷已改成了化工廠,建陶企業的痕跡蕩然無存。

而與凱斯陶瓷同期建成的恆大陶瓷,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者中脫穎而出,2017年左右,恆大陶瓷將其中一條內牆磚線改為通體大理石瓷磚生產線,優化了產品結構,目前恆大陶瓷正在規劃建設大板生產線,進行第二次產品升級。

恆大陶瓷負責人陳彬彬表示,「建陶企業除了要做到生產穩定、健全銷售體系,還要具有戰略意識和合作意識,越是行業不景氣越要報團取暖,一味的降成本、拼價格,損人又不利己,讓企業走進死循環」。

甘肅平涼:
5家陶企6線
產業規模維持穩定

平涼市建陶業者主要分佈在崆峒區、涇川縣和華亭縣,目前擁有瓷磚生產企業2家、生產線2條,日產能4.7萬平方米;西瓦生產企業3家、生產線4條,日產能35萬片。

與2017年相比,平涼市建陶企業、生產線和日產能基本保持穩定,既沒有新建企業也沒有新建生產線;只有產品隨著市場趨勢進行了變化。 2018年,金維曼陶瓷在推出800×800mm規格通體大理石瓷磚的基礎上,又在西北地區率先推出了600×1200mm規格產品,引領西北建陶行業進入“大規格”時代。

相對於其他產區生產線越來越大的趨勢,平涼建陶業者堅持做小窯、慢燒做精品,差異化、品質發展。金維曼陶瓷董事長表示「越是寒冬,越要精耕細作」。正是這種勇於創新、堅持做精品的理念,不但使金維曼陶瓷搶佔了西北市場風口,而且提高了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利潤空間。

從銷售來看,在今年疫情影響、需求萎縮的背景下,平涼建陶企業的銷售都能達到七、八成以上。一方面是由於企業產品的更新迭代,符合市場趨勢及潮流;另一方面是周邊產區企業改產及退出,也讓出了部分市場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平涼西瓦產業發展較快,現有5家建陶業者中,有3家是以生產西瓦為主。據介紹,西瓦在平涼有悠久的發展歷史,西北地區市場需求也比較大,拉動了西瓦產業快速發展。

寧夏中衛:
曾規劃80條3億㎡年產能
現僅剩1家陶企3條

本世紀初,寧夏建陶產業也曾繁榮發展,但後來受區位、環境、市場等方面的局限,加上週邊產區的擠壓,建陶企業紛紛停產退出,目前僅剩一家建陶企業。

寧夏僅有的1家建陶企業位於中衛市,當地擁有豐富的陶土、黏土資源,發展建陶產業具有先天優勢。本世紀初,中衛依托資源優勢,規劃了5000畝的陶瓷工業園區,提出「用10年時間建成80條生產線,瓷磚年產能3億平方米、產值50億元」的宏偉目標。 2004至2007年,中衛也引進了兩三家建陶企業,但與預期目標相距甚遠。

2014年《陶瓷資訊》在做「陶業長徵」調查時,中衛還有科豪、新美亞、美康3家建陶業者。 2016年左右,新美亞、美康相繼停產倒閉,僅剩科豪一家建陶業者。據當地業內人士介紹,企業倒閉除了自身經營不善外,主要是受市場大環境惡化的影響。

科豪陶瓷建成於2000年,曾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建陶企業,原有6條生產線,產品涵蓋拋釉磚、瓷片、外牆磚、西瓦等。近年來,科豪陶瓷致力於產品結構的最佳化升級,改建了1條中板生產線、1條大板生產線及1條廣場磚生產線,實現了產品的創新迭代。

科豪陶瓷正在技改的廠房及生產線。

據科豪陶瓷負責人俞兵介紹,科豪陶瓷將以彈性生產的方式更好地適應市場。目前,科豪有大板、中板、厚磚3條生產線,大板線可以生產750×1500mm、900×1800mm、1200×2400mm等3種規格的大板,同時也具備生產岩板的條件;中板線不僅可以生產400×800mm、600 ×1200mm 等2種規格的中板,還可以生產拋釉磚、拋光磚;厚磚線可以生產廣場磚、透水磚等個性產品,做到企業小批量生產、經銷商小批量多品種拿貨,更節省物流成本、降低經銷商資金壓力。

以下為甘肅、寧夏陶瓷磚(瓦)產能統計數據,共15家陶企22條生產線。

甘肅省平涼市

企業名稱:平涼市金維曼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所在地址:崆峒區工業園區東一路
佔地面積:260畝
聯絡電話:0933-8493333
建廠時間:2017年
主打品牌:維曼、維景
重點市場:西北
產品種類、產能規模:通體大理石磁磚線1條,日產能1.5萬平方公尺
日總產能:1.5萬平方公尺
大板中板規格:--
規劃待建生產線數:--
燃料結構:水煤氣 
員工總數/第一線員工人數:200/150

(文章轉載自陶瓷資訊)

標籤:

快速連結
廈門市美帝亞生物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廈門市美帝亞生物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地址:Room 406, No. 388 Qishan Road, Hul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聯絡我們
  • 電話:86-15396283716
  • 電子郵件:1617844001@qq.com

版權所有 © 2011 氮化硼陶瓷廠,氮化硼陶瓷生產廠家,氮化硼瓷公司,氮化硼陶生產廠家,硼陶瓷價格,硼陶瓷電話,氮化硼陶瓷OEM middia 保留所有權利。XML map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