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0日,經過一年的預熱,馬雲如約「退休」-卸任阿里巴巴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從此回歸教育、從事公益。
這一天,正是他的55歲生日,同時也是中國的第35個教師節。
雖然馬雲已經退出江湖,但關於他的傳說勢必會永遠流傳於江湖。而對於這個堪稱網路時代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的退休,似乎不寫點什麼有些說不過去。
不敢妄言剛退休的馬雲對其他產業有什麼啟發,但禪哥認為對我們建陶產業至少有四點啟發。
1.夢想與堅持
阿里巴巴,全球第一大電商平台、全球最賺錢企業50強、全球上市企業市值10強(市值最高時突破5000億美元)、中國大數據企業50強前三名(排名最高時為NO.1)…
說起阿里巴巴,很多人都非常羨慕它和它的創始人馬雲今天的輝煌,可有多少人關注過馬雲當年心中的創業夢想呢?
1994年,30歲的馬雲開始創業,與朋友合夥創辦海博翻譯社。為了因應公司入不敷出的生存困境,他將一半店面出租給其他人,並在還未辭去教師公職的情況下兼職販賣鮮花、禮品、內衣等小商品,四處推銷,受盡白眼……
1995年,31歲的馬雲認為網路將改變人類,懷著透過網路成功的夢想而創辦了中國最早的網路公司之一——海博網路。接下來的幾年裡,他艱難地推廣中國黃頁,儘管經常被人稱為騙子,但仍然像瘋子一樣不屈不撓……
1997年,馬雲加盟外經貿部創辦的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在這段期間,他一方面忍受著國企條框框的束縛,另一方面逐漸產生了b2b的成熟思路,形成了「用電子商務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構想…
1999年,馬雲創建阿里巴巴,「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成為他和阿里巴巴創業團隊的夢想…
誰的未來不是夢?在沒有成功特別是還沒成立阿里巴巴之前,誰不認為馬雲的夢想是個笑話呢?
但是,透過20年的堅持,馬雲和阿里巴巴將一個笑話變成了一個神話。
馬雲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反觀建陶業,有夢想的不少,但能堅持的不多,要么方向不對,要么半途而廢。那些真正有夢想又能堅持到底的人和企業,多半也成為了業界的佼佼者。
馬雲和阿里巴巴成功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心懷夢想,把握風口機遇,堅持不懈,草根陶企也能獲得成功,更不用說那些根基已深的大型陶企。
2.制度、文化與接班人體系
馬雲55歲退休,比當年比爾蓋茲卸任微軟董事長時還要小4歲。
為何馬雲在55歲能做到輕鬆退休,而今年70歲的張瑞敏、75歲的任正非和柳傳志還不退休?李嘉誠到了90歲才退休?只因為馬雲領導的阿里巴巴擁有頗俱生命力的製度、文化和接班人體系。
馬雲說,退休是他深思熟慮、認真準備了10年的計畫。 「10年前,我就問自己,如何確保馬雲離開公司,阿里巴巴依然健康發展?只有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套獨特的文化,培養和鍛鍊出一大批人才的接班人體系,才能解開企業傳承發展的難題。
2013年,馬雲卸任阿里巴巴CEO(陸兆禧接班),踏出退休的第一步;2018年9月10日,公佈退休計劃,接著用一年時間與接班人張勇交接,邁出退休的第二步;2019年9月10日,正式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順利完成退休三部曲。
沒有過硬的製度、文化和接班人體系,馬雲怎麼可能如此輕鬆退休?
馬雲說,“阿里靠的是團隊打天下,不是個人英雄主義”,“我不再回來了,因為你們會做得更好”。反觀建陶業,各企業不僅普遍缺失合夥人制度及缺乏健全的人才培養管理制度,還多有急功近利、人心浮躁、任人唯親、拉幫結派、老闆專權獨斷、決策朝令夕改等積弊陋習,高管爭鬥、一朝天子一朝臣、老闆和職業經理人嚴重互不信任等組織內耗的惡劣事件時有發生。
馬雲帶領阿里巴巴打造充滿活力的製度、文化和接班人體系告訴我們,如果陶企們沒有一套符合當前市場競爭需要且能擁抱未來的頂層設計,任何宏偉戰略和具體措施都是空中樓閣,也不必說合夥人制度和「陶二代」接班。
3.利他思維與商業生態鏈< /p>
Alibaba.com、1688.com、淘寶、阿里媽媽、天貓、阿里雲、全球速賣通、菜鳥網絡、螞蟻金服…透過不斷高效連接人與商品,阿里巴巴已經形成了一條龐大的連結上中下游的良性商業生態鏈,履行著「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
阿里巴巴每年數兆元成交額的背後,是個無法想像的大數據支撐的超級工程。它已經不只是一個電商平台,更是一個大型的購物生態鏈。毫不誇張地說,阿里巴巴改變了中國近14億人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
而這條龐大的商業生態鏈建立的基礎和發展的後勁,便是馬雲創建阿里巴巴時就開始堅持的理念:利他思維。 “幫助中小企業發展”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正是這種思維的生動體現。
反觀建陶產業,產能嚴重過剩,產品和行銷嚴重同質化,惡性價格戰愈演愈烈,多少同行互相詆毀?多少廠商、商互相猜忌?
馬雲與阿里巴巴的利他思維與商業生態鏈告訴我們,建陶業也有必要須實踐利他思維,陶企與陶企、陶企與經銷商、設計師、裝修公司、其他建材企業及其經銷商等應報團取暖、攜手合作、共生共贏,打造以磁磚為載體的泛家居生態鏈。
4.創辦人個人IP與企業品牌
阿里巴巴成功的過程,可以說也是馬雲立志、立言、立行、立功的過程。
他的志向,是創建一家「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能活102年的偉大企業,差不多已實現一半;他的言論,早已充斥微信朋友圈等每一個互聯網角落,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中開口必提的名人名言;他的行為,幾乎都每一次能在阿里巴巴內部和國內外引發廣泛熱議和強烈反響;他的功勞,是讓阿里巴巴成為了一家偉大的企業,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在很大程度上,馬雲就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就是馬雲,創辦人個人IP和企業品牌形成了相互借力、共同發展的良性關係,大大提升了阿里巴巴的正面影響力。
反觀建陶業,許多陶企老闆文化偏低,要麼缺乏遠大抱負,要麼不善於言談,更多的是只會死板地做事,少了透過立志、立言、立行、立功塑造個人IP的情懷,不利於打造企業品牌和提高磁磚這種低關注度商品的曝光率。
馬雲端利用個人IP打造企業品牌告訴我們,陶企老闆們如果能積極塑造具有特色的個人IP,從而藉勢打造企業品牌,將更容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經濟情勢好與不好其實跟你沒什麼關係。好形勢下爛企業有,壞形勢下好企業也多得是,中國最好的企業絕大部分都不是在好形勢下出來的。 ”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
「因為信任,所以簡單。」
最後,禪哥以三句常被引用的馬雲名言來結束本文,也算是對正處於寒冬的建陶產業和正在秋風失意的建陶人的一種鞭策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