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2019年第一季產業經濟運作狀況解讀
我國今年開年經濟運作呈現四大特色:
1.國內需求穩中有升;
2.結構最佳化態勢持續;
3.就業物價整體穩定;
4.生產預期趨向好。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傑在《中國宏觀經濟最新走勢與環境解析》中提到:隨著中國GDP總量基數的增加,成長速度也會不斷下降。 今年成長速度的回落不是經濟衰退的原因,而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
從資料來看,第一季GDP成長6.4%,一般認為優於預期。可以說,不管是從宏觀經濟基面來看,還是從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來看,都是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多方作用的結果,其中作為建材行業的建築衛生陶瓷,總體經濟運轉狀態也是趨於平穩。
根據報告顯示,2018年廣東省省建築陶瓷產量22.6億平方米,年增1.3%;2019年1-3月,全省陶瓷磚產量35154.6萬平方米,年減0.03%;雖然產量有稍微的負成長,但是產業總體經濟運作狀況並沒有在「產業寒冬」「陶瓷廠關停」的陰影下受太大的波及,反而利潤總額得以明顯的成長。
根據剛出爐的2019年第一季建築衛生陶瓷工業的經濟營運數據顯示:建築衛生陶瓷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811.2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5%。利潤總額累計45.8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88%。一季度,產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的提升,說明陶瓷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逐漸提高,企業的發展正逐步進入提質增效的良性發展軌道。
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常務副會長繆斌對陶瓷工業的發展態勢和困境進行了解讀:一季度陶瓷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3.88%,我國陶瓷工業正在從「新世紀以來最差一年」的陰霾中走出來,但同時制約發展的危機並沒有解除,業界仍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
二、 關於2019年第一季產業出口貿易狀況解讀
2018年建築衛生陶瓷產業的出口貿易狀況較為樂觀,就拿廣東省來講-2018年全省陶瓷出口整體穩定,價格上升。根據廣州海關統計,2018年全省陶瓷出口1235.7萬噸,年減4.3%;但是出口額卻達到了86.9億美元,年增3.1%。
據了解,2019年1-3月廣東陶瓷產品出口情勢較嚴峻,產品出口量及出口額下滑較快。其中美國成為了我國陶瓷出口貿易這場大戲的主角,根據數據統計,2018年1-10月份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瓷磚有5299萬平方米,總金額達5.07億美元,可見在我國陶瓷行業的出口貿易中並不佔大頭,如何成為主角?下面我們來看看其是如何為自己加戲的:
1.美國對華瓷磚進行「雙方」調查
5月1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原產於中國的進口磁磚「雙反」調查立案,並確定調查進度時間表。如果國際貿易委員會認定有合理跡象表明從中國進口的瓷磚造成了重大損害,調查將繼續進行。美國商務部將於7月8日公佈初步的反補貼裁定,並於9月18日作出初步的反傾銷裁定。
2.美國對華加徵貨關稅至25%
北京時間5月10日,美國正式實施加徵關稅,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 5月中,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透過官方網站發佈公告,計畫針對先前關稅清單中未涉及的剩餘3,250億美元中國商品關稅稅率加徵至25%,其中包括衛生潔具在內共計3805種商品。
廣東省佛山市陶瓷產業協會秘書長、產業著名博士尹虹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國陶瓷產業不是一個出口依賴型的產業,整個出口量的份額,也就是全年總產量的10%左右,而出口美國的磁磚在最高峰時期,也就是全年產量的1%。所以無論中美關係如何,大可不必亂了方寸,還不至於對我國的瓷磚產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但是,東南亞及以印度為首的陶瓷產業快速崛起,世界陶瓷產業走進了一個新的時代,新的全球產業格局正在形成。 中國陶瓷如何在顛簸的世界陶瓷產業新態勢中,實現全球一體化,這才是迫在眉睫的課題。
三、 關於2019國家經濟財政政策解讀
為做好2019年經濟工作指航定向,為中國經濟破局攻堅、走向高質量發展堅定信心、深化認識,中共中央對2019年經濟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其中有關行業發展的經濟財政政策大致如下:
1.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提出了「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八字方針
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包含三個任務:推動更多產能過剩產業加快出清,降低全社會各類營商成本,加大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力道。
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觀能動性,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正向激勵和優勝劣汰,發展更多優質企業。
提升產業鏈水平,專注於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集群。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加速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提高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形成國內市場和生產主體,經濟成長和就業擴大、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2.經濟工作七項重點工作任務大力支持製造業發展
今年經濟工作七項重點工作任務中提到的:「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凸顯了國家對於發展製造業的堅定不移的決心和態度。加強對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降低營商成本等工作要求,無不指向對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的更多、更大力度的支持。
3.積極的財政政策為企業減稅費:
今年的財政政策最為振奮人心的無疑是減企業的稅費,其中小微企業的增值稅幾乎免除。今年減稅的四個要點包括:把原來的製造業16%的稅率降到13%;把交通運輸、建築類增值稅降為9%;6%增值稅不變,但可以透過增加抵扣的方式來實現減稅;小微企業的增值稅起徵點從3萬提高了10萬,月盈利10萬以下的企業,年營業額120萬以下的企業,不再交增值稅。這樣一來,今年增值稅減稅總量可能在1.5兆左右,這個對陶瓷企業發展來講絕對是好消息。
4.大力推動環保建置與加速科技進步發展:
在環保方面國家一系列環保政策和標準的相繼出台,這裡不做列舉。非常明顯的是環保的壓力已經來到了陶瓷生產的頭頂,如業內討論最多的“煤改氣是否該一刀切”。這也迫使陶瓷業者在生產方面需要不斷提升環保意識、改革創新技術。
在加速推動《中國製造2025》國家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企業生產技術與裝備的創新步伐日益加快,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逐漸縮小,生產工藝迭代催生技術與裝備更新迭代也更加迫切,工業化、資訊化和智慧化融合正在深度影響產業變革。
所以在國家大力推動環保建設和加速科技進步發展的環境下,「綠色生產」與「智慧化製造」結合的新模式已成為當下陶瓷產業發展的主旋律。
◆◆◆
在市場需求減少和通路裂變的催生下,產業洗牌仍在進行,產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企業兩極化持續加劇,市場快速進入優勝劣汰階段。同時,隨著綠色環保、節能減排政策的不斷推進與落地,企業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進一步深化,環保意識、創新意識進一步提升。其實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成本上漲、環保轉型、創新發展等等方面對於陶瓷企業來說都是一本歷練升級的考試大綱,我們應該更多地發現其積極的一面,這對於整個陶瓷行業的發展既是挑戰更是機會。
建築衛生陶瓷產業已經告別了長期以來依靠市場需求驅動的粗獷式發展時代,逐步轉型向成熟化、規範化、綠色製造、智能製造的高品質發展階段晉級。
——繆斌
參考材料:
《中國宏觀經濟最新走勢與環境解析》
《廣東省陶瓷產業經濟運作》